首页

艾丝女王sm视频综合

时间:2025-05-26 09:38:02 作者:胡大鹏任云南省委委员、常委 浏览量:23885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明中国说》系列视频,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展现其之于中国、之于世界的精神价值。今天播出《“茶”和天下》。

视频:文脉华章丨文明中国说·和合共生来源:大象新闻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习近平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

座谈会上的讲话

如果说

要从浩繁的汉字中

选出最具中华文化内涵的汉字

其中一个一定是“和”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

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推崇的理念

贯穿中华文明的思想血脉

塑造华夏儿女的精神品质

这是茶文化兴盛的宋都开封

一场热闹浪漫的宋制婚礼正在举行

感恩茶、改口茶、和合茶

“三杯茶”

让我们读懂了“小家”的和气、和善

这是“世界茶源”——云南

征服了世界屋脊的茶马古道由此蜿蜒而出

樱花与茶园组成绝美cp

各民族在此交流交融

让我们读懂了“大家”的和睦、和谐

这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撒马尔罕

1000多年前

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沿着丝绸之路

来到了乌兹别克斯坦

现在乌兹人喝的茶

八成来自中国

汉语正逐步纳入当地的国民教育体系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兄弟情谊

让我们读懂了“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

以茶敬客,以茶睦邻

以茶会友,茶叙外交

茶“和”天下,共品共享

读懂了茶与“和”的故事

就读懂了中国文化

读懂了中国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习近平2019年5月15日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美国否决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 中方回应

走进天津市北辰区的通用技术天锻公司车间,一台数控蒙皮拉伸机正在测试:机械钳口像人的手指一样灵活自如,钳住一块块板材,然后将其拉伸延展成厚度仅零点几毫米、长度达十几米的特定形状蒙皮部件。

向“新”而行 福建民企海外订单向好

中部地区犹如国之“脊梁”,“脊梁”硬了,我们昂首阔步新征程就更有信心、更有底气。由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组成的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从经济体量上看,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达27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定在全国的22%左右,河南、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站在更高起点上,中部地区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发挥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着力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推动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斯蒂芬·佩里:中国是伟大的国家 不能简单概括

应答机是天地通信的核心单机,是货运飞船与地面站建立联系、顺利交流的通道。它就像往来天地的“专列”,把飞船的遥控、遥测、话音等重要信息统一进行传输。

辽宁沈阳:新民市第二十三届荷花旅游文化节首次上演全鱼宴

截至2023年,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二十连丰”,就在本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再次定下“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的年度目标。

(十四冬)“十四冬”邂逅春节:“冰雪白”与“中国红”相遇的“热辣滚烫”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明与文化对人的自由、人的本质具有本体论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的发展,是自由、精神的全面发展,是“自由自觉活动”这一实践目标,精神生产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破“今日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的言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空间维度,“第一个结合”让游荡在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东进扎根于古老的中华大地,让马克思主义说中文;从时间和时代维度,“第二个结合”使悠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时代的历史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同时克服、超越了西方既有现代性的局限。中华文明与现代性能够对接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文明的正确方向、现代性的真正出路。“两个结合”使我们的文化认同和自信自强达到了新高度,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了新空间,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立足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创新空间,增强了人们对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使之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也是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